编者按:与共和国同龄的沈阳医学院即将迎来75华诞,75年时光荏苒,在沈医的校园里陪伴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度过难以忘却的青春岁月,75年春华秋实,沈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医疗卫生事业的优秀人才。他们是大爱无疆、技术精湛的医者;他们跋山涉水,支援边疆,留下了奋斗者的足迹;他们远渡重洋,把大爱播撒异国他乡;他们将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”的誓言镌刻在山海之间、高原之巅。他们永远是沈医的骄傲,肩负着白衣的荣光。
风雨兼程,砥砺前行,沈医校友们始终豪情满怀,共同见证母校的辉煌历程,值此沈医75周年校庆之际,从本期开始,就让我们走近他们,一起感受他们的风采和不平凡的经历。
校友简介:
宋丰举,男,1996年考入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,2004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,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学位;2010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,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;2010年至201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学习。现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分会常务委员,天津市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主任委员。2014年获得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称号,同年获得USCACA-NFCR优秀青年学者,并入选意大利卫生部科研项目评审专家;2016年入选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;2019年入选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;2023年获得天津市津门医学英才称号。累计发表SCI论文120余篇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。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,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。担任《中国肿瘤临床》杂志编委,《中华肿瘤防治杂志》 青年编委,曾为多家SCI杂志如BMJ,CARCINOGENESIS,INT J CANCER,CANCER EPIDEM BIOMAR,CANCER CAUSE CONTROL等担任审稿专家。
科研之路:
宋丰举与其研究团队专注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预防研究20年,历经描述流行病学、分析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,探寻肿瘤病因和危险因素,为肿瘤预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基于肿瘤登记大数据全面分析天津市恶性肿瘤流行趋势,揭示人口老龄化是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的主导因素,提出我国癌谱兼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癌谱的双重特征,指导肿瘤的预防与控制,研究成果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开展皮肤癌队列研究,阐明了咖啡因摄入对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保护性作用,以及皮肤癌患者发生其他部位原发恶性肿瘤风险增加等问题,论文发表在Plos Med,Cancer Res 和Int J Epidemiology杂志,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。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,在国际上率先提出microRNA调控开关SNP的生物学意义及流行病学研究价值,在Carcinogenesis杂志发表综述,分析这类SNP与乳腺癌的关联,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,Clin Cancer Res等杂志,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。开展全基因组microRNA及mRNA表达谱与胃癌预后的关联分析发现miR-200家族通过调控EMT影响胃癌预后,研究结果发表在Clin Cancer Res杂志。开展常见恶性肿瘤筛查策略和筛查技术研究,提升筛查效果,服务广大社区居民,推进肿瘤患者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降低癌症负担。
寄语母校:
我是一颗种子,在沈医的土壤生根发芽。感谢母校对我的教育和培养,母校给了我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执着的理想信念,母校是我学业和事业的起点,是我梦想启航的港湾。无论走到哪里,身处何方,都时时牵挂,念念不忘母校的同学师长、早操课堂……预防的红楼已成过往,母校发展的脚步坚定铿锵。自立自强,不负韶华,一代又一代沈医人将持续书写母校壮丽辉煌的篇章。
来源:校友会办公室